狗狗心臟病末期症狀別輕忽!飼主必看的症狀分期與照護重點

狗狗心臟病末期症狀別輕忽,定期追蹤與治療是關鍵

文章目錄

近年來,隨著飼養觀念提升與醫療進步,毛孩的平均壽命大幅延長。然而,狗狗活得越久,慢性疾病的風險也隨之提高,尤其是「心臟病」,已成為台灣犬隻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。根據臨床統計,平均每 3 隻狗就有 1 隻可能罹患心臟病,其中又以 9 歲以上的小型犬,如馬爾濟斯、吉娃娃、博美、貴賓犬等為高風險族群。那麼「狗狗心臟病症狀有哪些?」、「第三期可以活多久?」或「是不是要吃一輩子的藥?」是多數飼主的疑問。本篇將由梅西動物醫院黃明如獸醫師帶你從日常照護中找出線索,掌握照顧心臟病狗狗的真正關鍵。

狗狗心臟病症狀有哪些?咳嗽、喘氣、行動遲緩要注意

黃明如獸醫師指出心臟病的可怕之處在於「前期幾乎無症狀」,但其實狗狗的身體早已悄悄發出警訊,若飼主能及早察覺,就有機會透過治療來延緩病情惡化。

狗狗心臟病臨床症狀

  • 活動力下降、運動耐力變差
  • 散步時易疲憊,需頻繁休息
  • 活動後或清晨出現咳嗽、喘氣
  • 情緒激動時咳嗽加劇

 

這些小改變,常被飼主誤認為是「老化」的自然現象,但其實很可能是罹患心臟病的狗狗,因為心臟無法有效輸出血液、導致供氧不足所致的警訊。若能在這階段發現異狀並追蹤檢查,治療成效會大大提升。

狗狗心臟病末期症狀

當心臟病未及時治療,病程進入末期或急性惡化階段時,狗狗會出現以下嚴重症狀:

 

  • 呼吸困難加劇:咳嗽次數明顯增加,且呼吸急促(每分鐘超過 30 次)
  • 活動力驟降、體重快速減少:身體極度虛弱、行動困難、食慾不振,嚴重時甚至無法自行站立或翻身
  • 舌頭或牙齦顏色變紫:這是因為血液循環中氧氣供應不良所致,是末期非常明顯的警訊
  • 腹部腫脹(腹水):由於體液滯留造成腹水,是晚期常見合併症
  • 急性症狀:突然昏倒、抽搐,甚至出現短暫休克等情形

 

上述症狀往往會同時發生,顯示狗狗的心臟已無法負荷,若未及時處理,恐將錯失挽救毛孩生命的機會。黃明如獸醫師提醒,飼主平時就應養成觀察毛孩的呼吸頻率、活動力與精神狀況等指標;若家中毛孩已被診斷有心臟病,更應提早規劃選擇一間熟悉病情的動物醫院,並掌握狗狗平常的呼吸速率與活動狀況,作為病程變化的觀察依據,一旦出現異狀,應立即聯繫獸醫並儘速就醫。

狗狗心臟病第三期可以活多久?掌握 4 大階段與照護重點

當狗狗確診心臟病時,許多飼主心中難免擔憂:「牠還能陪我多久?」其實,狗狗的壽命長短並沒有標準答案,關鍵在於病期分期、治療介入時機、日常照護以及藥物控制的穩定性。

為了幫助飼主更了解心臟病的進展,美國獸醫內科醫學會(ACVIM)將瓣膜性心臟病分為 A 到 D 四個階段,越早發現、越早介入治療,狗狗的生活品質與壽命預後都能有更好的結果!

狗狗心臟病分期與照護重點

分期 特徵 醫師建議
A 期 無症狀但具高風險(品種遺傳、年齡) 建議每年健康檢查一次
B1 期 心瓣膜退化,但心臟大小仍正常,通常無明顯症狀 每 612 個月,進行超音波等影像追蹤檢查
B2 期 心臟開始擴大,但尚未出現臨床症狀 建議依獸醫指示開始用藥,可有效延緩病程惡化
C 期 臨床症狀明顯(如喘、咳、疲憊),屬於心臟病第三期 穩定用藥、生活管理
D 期 心衰竭症狀頻繁發作且難以控制,病程進入末期 藥物控制效果有限,需密集監控與住院照護

黃明如獸醫師提醒,從 B2 期開始介入藥物治療,是延緩病情惡化的重要關鍵,許多毛孩只要從這時穩定用藥,就能延長數年的良好生活,也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
狗狗心臟病要一直吃藥?該怎麼餵藥?來聽獸醫師怎麼說

當狗狗確診心臟病後,飼主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:「藥是不是要吃一輩子?長期吃會不會傷肝腎?」黃明如獸醫師解釋,服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心臟穩定運作,維持血液輸送順利,反而能避免心臟衰竭拖累肝腎。

 

獸醫師會開立藥物,是因為心臟真的需要幫助!換個角度想,若心臟出了問題卻沒有獲得即時支援,到了心衰竭階段,第一個受影響的往往就是肝臟和腎臟。黃明如獸醫師指出,與其等到嚴重階段才搶救,不如提早透過藥物讓心臟維持穩定。像是 Pimobendan 這類藥物,不僅可以提升心臟的收縮力,還能擴張血管,幫助血液更有效率地輸送到全身各處,反而有助於減輕肝腎的負擔。

 

狗狗心臟病要一直吃藥嗎?

 

 

另外,診間也常遇到飼主說每天餵狗狗吃藥就像世界大戰,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讓毛孩乖乖吃藥並不難。黃明如獸醫師說明若毛孩願意吞膠囊,可以考慮使用膠囊型藥物來減少苦味與藥味的刺激,但大部分狗狗對吞藥都不太配合,這時候就要靠適口性藥物來幫忙。以常用的心臟藥 Pimobendan 為例,就有適口性良好的口嚼錠可供選擇,即使混入食物中也不易被察覺,能大幅提升服藥成功率與毛孩的接受度,成為日常照顧的一環。

 

黃明如獸醫師分享,有位飼主原先選用適口性良好的口嚼錠,但因藥粉量偏多,希望改用其他劑型。然而不到一週,狗狗便出現呼吸急促、活力下降的情形。飼主坦言:「雖然其他劑型的藥粉量少,但適口性不佳,每次餵藥都要搏鬥,狗狗咬人、滿嘴口水,根本吃不到藥。」後來還是回到原本的口嚼錠,狗狗的服藥狀況和症狀控制才逐漸回穩。

用對方法,讓照護變輕鬆!狗狗心臟病照顧的 4 大日常建議

除了定期回診與規律用藥,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與紀錄也在心臟病毛孩照護中扮演關鍵角色。黃明如獸醫師指出,心臟是維繫身體正常運作的馬達,一旦出現問題,任何激動或壓力都可能加劇病情,因此建議生活中固定做好 4 項紀錄,不但能監控病況,也有助於飼主減緩焦慮!

 

  • 心跳速率:建議在毛孩睡眠或平靜狀態下測量
  • 呼吸速率:分為休息或睡覺時呼吸速率(約介於每分鐘 15 至 30 下)
  • 飲水量:飲水量突然增加或減少,都應紀錄下來並與獸醫師討論。心臟病狗狗即便未使用利尿劑,也可能出現飲水量下降的問題,必要時可從濕食等食物中攝取。
  • 營養管理:建議選擇低鈉、營養均衡的飲食,須留意即使心臟病控制穩定,營養不良仍可能讓毛孩體力衰退。

 

狗狗心臟病照顧需細心守護

 

狗狗的心臟病雖然無法根治,但只要及早發現、規律追蹤並穩定服藥,大多數毛孩仍能長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。黃明如獸醫師也提醒,許多病況惡化的原因並非藥效不佳,而是因為「藥吃不下去」、「服藥不穩定」,導致治療中斷。這時,與獸醫師討論並選擇適口性高、容易餵食的口嚼錠劑型藥物,往往就是穩定治療的關鍵起點。除了規律用藥,也建議飼主應每天觀察毛孩的呼吸速率、飲水情況與精神活力,同時建立居家記錄與定期回診習慣,將照護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,讓狗狗不僅能陪伴更久,也能過得更舒適、更有活力。

文章作者

Adrian

TerrMon PM & 編輯 🧡🐕🐈

LINE 獸醫師諮詢